“耙”的用途是播种前平整土地、破碎耕犁深翻过的土壤里的大土坷垃。
耙的结构也很简单,一个长方形木框架,两边固定着很多长约20厘米的铁齿,能将15厘米深的土壤中的大土块碾碎。
耙还有一种用途是,早春保墒时使用,具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温等作用。
“耙”的使用方法也不难,使用的时候用牲口或者人在前面拉,一个人站在靶上两只脚前后左右摆动来耙地,将犁过的土地里的大土坷垃破碎。
但是在耙上“晃耙”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这关系到前面的牲口或者人省不省力,因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晃耙”的,要是个生手上去一个劲的傻晃,费力不说土坷垃破碎的也不好。
耙地当然是用牲口更好,但是牲口现在都在犁地。
村里面心疼牲口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等牲口犁完地再耙地的话会影响抢墒。
(抢墒:这里说的是土地里面的水分。)
剩下的村民和女知青要跟在耙后面拉“耱”mò,有的地方也叫“耢”,还有的地方叫“盖”。
这是一种北方农民在旱地上犁地后,播种前平整土地最后使用的一种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