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章 各取所需的好交易 (4 / 14)

作者:不爱吃草的羊 最后更新:2025/8/8 22:52:38
        这几个赛季,简-沃尔克都执行奥尔巴赫制定的绿军策略,没有认真考虑过拆散奥尔巴赫一手缔造的前场铁三角,并一直试图利用选秀培养出新的接班人。

        凯尔特人的选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雷吉-刘易斯、布莱恩-肖,都算得上凯尔特人在选秀顺位不高情况下,做出的良好选择。

        然而,在如何培养他们,如何为他们注入绿色血液上,凯尔特人陈旧的理念,却和新时代球员的想法,和全新的NBA薪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在波士顿人看来,一个球员“成为一名凯尔特人”是一种特殊的荣耀。

        绿色的凯尔特人和其他球队是不一样的,穿上这身球衣,在波士顿花园球馆打球,便背负了这个球队过去辉煌的历史,这是责任,是传统,是光荣。

        所以凯尔特人管理层从来没想过,一个球员在被凯尔特人选中后,他会选择跑路,会不和凯尔特人签约。

        在1979年,拉里-伯德这样名动全美的超级天才,在被凯尔特人选中后,一样因为新秀合同谈判问题遭到奥尔巴赫的压榨和波士顿媒体连篇累牍的攻讦,承受着全波士顿球迷的精神压力,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成为光荣绿军的一员。

        在1983年,当凯文-麦克海尔成为自由球员时,尼克斯给麦克海尔开出了3年360万美元的报价,奥尔巴赫用一份4年400万的合同留下了凯文-麦克海尔——这份合同的年薪还不如尼克斯。

        而实际上,尼克斯愿意给麦克海尔一份5年期,价值700万美元的超级大合同,可麦克海尔拒绝了。

        作为老派球员,他想留在凯尔特人,想在这里拿冠军,而不是去更大的城市纽约当老大,拿超级合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