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来!”一个文静秀气的女生周雨薇站了起来,细声细气地说:“我是湖南人,我教大家一句我们那儿的……嗯……骂人的话,但不是很凶的那种哦!”她有点不好意思,“你是个宝里宝气的!(你傻乎乎的!)”她努力模仿着湖南方言特有的调子,软糯中带着点俏皮。
“你是个宝里宝气的!”孩子们学得更起劲了,尤其是把“宝里宝气”几个字拖长了调子,学得怪腔怪调,笑声简直要把屋顶掀翻。连武修文也忍不住笑出了声,紧绷的神经在这纯粹的笑闹中不知不觉松弛下来。
紧接着,来自东北的男孩用夸张的语调教了一句“你瞅啥?瞅你咋地!”,气势十足,引发一片“不服来战”的模仿热潮;四川的妹子细声细气地教了句“好烦哦!”,那软糯又带点娇嗔的尾音被一群小男生故意学得九曲十八弯,笑倒一片;一个客家地区的孩子则教了句简单的问候“食朝冇?(吃早饭没?)”,带着山区的质朴。
武修文站在讲台上,看着这热闹非凡、笑声不断的场面,看着孩子们因为展示自己家乡话而生出的那份小小的自豪和兴奋,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彻底放松。他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真正舒展开的、毫无阴霾的笑容。他甚至也试着模仿了几句孩子们的方言,虽然学得不太像,却更拉近了距离,引得笑声更响。
欢乐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就在气氛达到最高点,孩子们还沉浸在各种方言的奇妙发音和趣味里时,坐在前排的黄诗娴忽然举起了手。她脸上带着盈盈笑意,眼睛亮亮的,像藏了两颗星子。
“武老师,”她的声音清亮悦耳,穿透了教室里的喧闹余音,带着一种熟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我也想请教一句哦。”
武修文笑着点头:“黄老师请讲。”他以为她也要参与进来教一句本地的海话。
只见黄诗娴站起身,面向他,用字正腔圆、极其流畅优美、带着海风般独特韵律的本地海话,清晰地问道:
“武老师,今晚想食咪该?阮煮好等你。(武老师,晚上想吃什么?我煮好等你。)”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带着某种魔力,清晰地回荡在骤然安静下来的教室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