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修文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一张张或困惑或思索的脸,他没有立刻讲解,而是走下讲台,开始在过道间巡视。脚步停在孙小胖的课桌旁,孩子瘦小的身体瞬间绷紧,头垂得更低了,握着铅笔的手指用力到指节发白……
武修文的心狠狠一揪。他强迫自己的视线只落在孙小胖面前那张几乎空白的草稿纸上,声音刻意放低放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别慌。第一步,把关键信息标出来。同时出发,相向。相遇后,甲继续去B,乙掉头回A。乙到A时,甲离B还有12公里。”他停顿了一下,几乎是耳语般地提醒,“想想……总路程。把总路程设出来。”
他的声音很低,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孙小胖的身体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丝丝,僵硬的脖子微微动了动,似乎想抬头看黑板上的图,又飞快地垂了下去。但武修文看到,他那只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的手,终于开始在草稿纸上,极其缓慢地、歪歪扭扭地写下一个“S”。
这个细微的动作,像一道微弱却真实的光,瞬间刺穿了武修文心中积压的阴霾。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暖流猛地冲上鼻尖。他立刻别开脸,快步走向讲台,掩饰住眼底瞬间的波动。
“好了!时间到!”他重新站定,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力度,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自信,“谁来说说思路?张明!”
被点到的男生站起来,思路清晰地说出了相遇点的计算和乙返回的时间。武修文一边听,一边在黑板上快速演算、标注,将复杂的动态过程拆解得条理分明。
“……所以,关键在于利用乙返回A地的时间,这个时间点,甲所走的路程加上剩下的12公里,正好等于总路程S!”武修文重重地在黑板上列出最终的等式,粉笔几乎要折断,“解方程!S=54千米!”
答案揭晓,底下响起一片恍然大悟的“哦”声,伴随着释然的轻呼和佩服的眼神。
“都明白了?”武修文环视全班,目光锐利,“行程问题,剥开层层陷阱,核心就是寻找时间、速度、路程三者在不同阶段的关系!画图是钥匙!等量关系是锁芯!接下来几天的复习,我会用更刁钻的题,把你们脑子里的浆糊都搅清楚!谁跟不上,放学留下来,我单独给你‘开小灶’!”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威胁”的严厉,眼神扫过之处,几个基础薄弱的学生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但奇异的是,没有人抱怨,反而在那严厉之下,滋生出一股被鞭策着向前冲的劲头。连坐在窗边的赵皓星(六二班班主任,语文老师),不知何时也站在了教室后门口,抱着手臂安静地看着。当武修文用最简洁有力的方式破解难题时,赵皓星眼中掠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惊讶,随即化为了然和一丝激赏,对着武修文的方向,轻轻点了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