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正突然情绪激动地跪倒在地上,眼泪婆娑:“老师,您苦苦追寻的''桃花源’,真的存在!”
王永年这才想起来,自家儿子的老师,那位皇帝都敬三分的大儒,是儒学桃源流派的魁首。
桃源流派结合了先秦诸子百家中农学思想,其学追尊神农为师,以农为国之本。
其创始人写过一篇《桃源纪》,讲述他误入一处桃花源,看到了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国度,百姓们靠耕种自食其力,毫无现实社会中的污浊黑暗。
桃源流派虽然被大庆承认,有些影响力,但信奉它的儒生却很少。
在大庆,还是讲究天人感应的正统儒生数量较多。
所以桃源派只能另辟蹊径,其门人大多将精力放在农事上,或如同寻常老农般专攻农学,或在户部中的仓部?担任农官。
这就导致正统儒生更瞧不起桃源派,认为他们是自甘堕落与农夫为伍的泥腿子,难登大雅之堂。
若非自家儿子拜的是桃源派魁首,王永年都不会让他加入桃源派。
“行了,起来吧。”王永年拉了拉儿子的袖子,“只看到眼前这些,又能说明什么?怎么证明这里就是靖节先生说的桃花源?”
王羲正闻言愣了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