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五章 鸿关,镇首通牒,驰援与九镇龃龉,对视 (1 / 21)

作者:半壶生姜水 最后更新:2025/7/31 18:18:54
        第三百六十五章鸿关,镇首通牒,驰援与九镇龃龉,对视

        横江北岸的地势,是自西向东不断拔高的,但由于整段距离太长,足足有两百多公里,所以是个极度缓慢的拔高态势,不认真观察很难看出来。

        但正常人,只要通过横江水流的方向,基本就能判断出这一点了,正因地势自西向东不断拔高,水流才会整体呈现出自东向西的流向。

        沿着北岸往东一直走,走到东侧出口位置时,双龙山的南侧山壁,就只剩下两百多米高了,也就是说这里的海拔,与双龙山地界其实已经相差不大了。

        横江整体流向是自东往西没错,但中段不知是何缘故突然改道往西北方向流,流了大概五十多公里,最终又因双龙山地势的影响,回归正常流向。

        凡河流改道,对地形势必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像横江这种宽度五六公里的大河,那就更不用说了。

        横江北岸的东段区域,受河流冲积影响,变得异常狭窄,金壁村一带的宽度还有五六公里,到了龙河村也还有个四公里左右,但到东侧出口这里,就只剩下两公里不到了。

        冰渊植被大都异常粗壮,两公里宽度,再加南边还被横江寒气侵袭,所以东侧出口区域,不仅连大树都长不了几棵,温度也极低,根本不适合人生存。

        可从这个口子向东走出去,远离横江流域,抵达九镇疆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横江北岸的东段出口,由于太过狭窄,加之受横江寒气侵袭,整个关口常年冰冻,到处都吊着冰凌柱,形似一种名为朱鸿的飞禽类寒兽的喙,故而得名鸿关。

        既知以关为名,自然就代表其命名者江夏镇,早就看出了此处的关键所在,重视也就在所难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