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日子正式开始后,那学习压力和节奏,比王明远前世新闻上看过的衡水中学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日辰时正点开课,雷打不动。
讲堂里,周教谕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引经据典,剖析义理,信息量比在府学的时候更甚。
底下鸦雀无声,只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密集又急促。
下午通常是策论研讨或经义辩解,几位轮值的教谕风格各异,有的喜欢抛出尖锐议题,引得学子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则注重实务,要求针对某地灾情或政令写出具体条陈,力求言之有物。
晚上则是自修,斋舍里油灯常常亮到深夜。
能考进岳麓的,果然没一个庸才,个个都憋着股劲儿,那股子钻研的“狠劲”和自律和“卷劲”,让王明远都暗自心惊。
他甚至觉得,跟前世那些顶尖学府的学霸们比起来,这帮古人在缺乏现代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单凭死记硬背和反复揣摩就能达到这种深度,其心志之坚韧,恐怕更胜一筹。
空气里都仿佛飘着一股无形的硝烟味,那是学业上较劲的味道。
王明远倒没慌。
上辈子卷过,这辈子更卷过,他深知节奏的重要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