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3章 三年的学习内容 (3 / 4)

作者:Diki粑粑 最后更新:2025/10/11 6:20:36
        底下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具体的数字,尤其是《孟子》那十二万字的注疏,还是让不少人感到头皮发麻。

        这可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需要理解,需要消化!

        周教谕没有停顿,继续道:“待半年后,你们对四书注疏有了初步掌握,便需选定你们的‘本经’。五经之中,《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择一为主攻,作为你们乡试中墨义、经义乃至策论的重要依凭。所选本经,其经文及重要注疏,字数往往多达数十万言!这并非要求你们尽数背下,但核心经义、关键注疏、各家学派观点,必须精深掌握,形成你们自己的见解体系。”

        王明远默默听着,心中凛然,柳教谕虽曾与他大致说过书院学业繁重,但直到此刻,听到周教谕将这冰冷的数字和清晰的要求道出,他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未来三年将要面对的是怎样一座书山学海。

        这不仅仅是量的堆积,更是质的飞跃,是对心力、脑力的极致考验。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周教谕话锋一转,

        “若只知埋头经疏,不过一腐儒耳,绝非朝廷选拔举人之意。

        乡试策论,往往紧扣时政、民生、吏治、边防!因此,史学,不可或缺!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需择要精读,知兴替,明得失。

        时务策论,需关注朝廷邸报、地方政要,乃至民间疾苦,要学会以经史之学问,析当下之时势,提出有见地、可施行的策论!”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凝:“简而言之,秀才阶段,是抓住核心,夯实基础。而举人阶段,则是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最终要达到‘经史为用’的境界!这才是岳麓书院要教给你们,并要求你们做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