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吩咐仆役将礼物仔细收好,便不再拘礼,与王明远畅谈起来。
从长安府的风土人情,问到柳教谕的近况,又聊及学问经义,甚至对王明远那篇关于蝗灾的策论也略有耳闻,问了几句其中的见解。
王明远回答得不卑不亢,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时刻注意着分寸,言辞谦逊,每每引经据典,都能切中要害。
而且他总能恰到好处地接话,或倾听,或发表一两句精妙的见解,一时间气氛愉悦,引得柳山长谈兴更浓,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谈到兴头上,柳山长甚至拍着王明远的肩膀,感慨道:“可惜贤侄年纪尚轻,否则定要与你煮酒论道,畅谈三日!”
一旁的王大牛和狗娃听得云里雾里,但见柳山长开怀大笑,不断拍着王明远的肩膀,也知道相谈甚欢,两人便也跟着咧嘴傻笑,书房里的气氛融洽无比。
柳山长平日给人的印象多是严肃寡言,今日却似打开了话匣子,从学问聊到书院趣事,又从书院趣事聊到自家那个调皮捣蛋的儿子柳暻,抱怨中带着宠溺。
王明远则恰到好处地表示理解,或温言宽慰,或巧妙引导话题,让柳山长说得更加尽兴,这都是这段时间跟随师父崔知府学到的本事。
聊了足有一个多时辰,茶水都添了三次。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dezhong365.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