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争分夺秒的战前三周时间里,方默麾下的109师和两个补充旅,严格按照汉斯陆军野战条令,在紫金山至燕子矶一线,硬是修建起了一条即使在欧罗巴标准看来也堪称合格的现代化主防御阵地。
这条防线纵深极大,拥有前后平行的三道绵延曲折的堑壕体系。
堑壕前方,是密布的铁丝网和雷区。
防线内部,交通壕纵横交错,连接着无数的防炮洞、弹药储藏点和救护所。
得益于城里依旧维持生产的金陵水泥厂,这条防线上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许多坚固的水泥永备工事和半永备火力点。
除非是被鬼子105mm以上的重炮直接命中顶盖,否则一般的70mm步兵炮、75mm山炮和野炮,根本拿这些钢筋混凝土的“乌龟壳”没办法。
而更多的,是依托地形巧妙构筑的半地下式野战工事,顶部覆盖着厚厚的圆木和夯土,足以抵御普通炮弹和炸弹破片。
这些工事里,部署着战防炮、野战炮和令人望而生畏的MG-34通用机枪。
守卫这条钢铁防线的,是方默手中最锋利的尖刀——纯正的国防军步兵第109师。
作为系统高级抽奖的产物,其官兵素质、装备水平和战斗意志,都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部队。
此时,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正举着炮队镜,脸色铁青地观察着对面的防线。
他不得不承认,眼前这支69军的主力,和他之前在镇江遇到的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什么新2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