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残酷的“消耗战”思维,正是鬼子军队的典型作风——他们把最优秀的工人、最健壮的农民都送上前线,导致后方的军工生产质量急剧下滑。
就这样,鬼子精挑细选出年轻人中的精英,然后把他们用作消耗品。
颇有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意味。
就这样,平均每个炮兵观测气球和上边的鬼子的寿命不到五分钟。
鬼子派出的侦察机下场同样凄惨,在性能碾压的BF-109和P-47面前,老旧的九五式侦察机就像笨拙的飞蛾,接连被击落。
失去“眼睛”的鬼子重炮群,虽然数量占优,却成了盲目挥拳的巨人,只能朝着紫金山大致方向进行覆盖射击,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炮战是相互的。
紫金山上的大夏炮兵阵地也要承受鬼子重炮的猛烈还击。
特别是那些240mm攻城重炮,虽然几分钟才能打出一发,但每发炮弹落地都地动山摇。
有次一发240mm炮弹正中某个半地下工事,5米厚的加固顶盖被直接洞穿,里面的一个班组全体牺牲。
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69军炮兵也总结出一套应对方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