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楣上挂着的旧灯笼,灯穗子褪成了浅褐色,风一吹就轻轻晃,像是在跟路过的麻雀打招呼。
苏木和徐佳莹来得最早,手里提着刚从镇上“文墨轩”买的红绸带和新灯笼。
徐佳莹穿了件米白色的棉袄,领口缀着一圈浅灰的兔毛,袖口还绣着小小的腊梅图案。
是前几天崔姝帮她缝的,走在青石板路上,棉鞋踩过融化的雪水,发出轻轻的“咯吱”声,鞋底沾着的碎雪落在地上,很快就化成了小小的水洼。
“杨大爷,我们来搭把手!”她推开木门,门轴发出“吱呀”一声,像是老伙计的问候。
就看见杨大爷正拿着长竹竿,试图把屋檐下挂歪的旧灯笼扶正。
竹竿在他手里显得有些沉,他踮着脚,额角已经沁出细汗,鬓边的白发沾着雾气,看着格外显眼。
“哎呀,你们可来了!”杨大爷放下竹竿,脸上露出笑意,皱纹里都裹着暖意,手上的老茧蹭过衣襟,留下淡淡的木屑味。
“我正愁这些灯笼挂不齐,眼睛越来越花了,举着竹竿都看不清位置。里面的八仙桌我都用碱水擦干净了,木缝里的茶渍都抠掉了,就等着你们把那些手稿、插图贴起来,添点书香气。”
苏木把灯笼放在墙角,挽起袖子就去搬梯子。
梯子是杨大爷家传下来的竹梯,竹节分明,摸起来还带着点温润的包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