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晴天一声霹雳,咔吧一下子,《时代》放出来了。
王老师经人推荐看完访谈内容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日你二大爷的,又来?!
目瞪口呆中,研究室老伙计们的嘲笑声遥远得好像从天边传来:“老王,稿子还改不改?!”
“我改你个香蕉拔辣烂裤衩!”
王老师拍案而起,硬得像一根钢筋。
晚上在书房里熬夜加班的时候,腰背一下子都没弯过。
最终,他在“民族复兴与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框架”中,建立起了“中国文学转型”的脉络,并且以鲁迅、茅盾、张贤亮、默言、方星河为关键作家,进行文本分析,揭示社会变革与文学现代性生成的双向互动,并且“极有韵味的留白”,“将对于前路的思考权力交还给学届”……
噢,后面那两句,是北大文学研究院对于王老师论文的高度评价。
但是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留白,是王老师写到头都要炸了,也根本写不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