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米,拍黄瓜,猪头肉猪耳朵猪肚的熏酱拼盘,原本是聊《80后最强音》审稿的事,结果聊着聊着又拐到了方星河的《青春》上面。
余桦一针见血:“从取悦现象着手,大逻辑无懈可击。”
刘震雲滑头:“好就得了,20岁以下,没见过这么好的。”
默言简洁:“他的创作独立性非常罕有。”
石铁生什么都不在乎:“骂得痛快,虽然对同辈略嫌苛刻,但我特喜欢他对中年人,对父母,对不正确取悦对象的痛批与怒斥。”
在一旁唰唰唰记录的王亚丽瞥了一眼刘震雲,笑骂道:“什么能发,什么不能发,我心里有数,自己人聊天就大大方方的聊呗。”
刘震雲也不尴尬,但确实真诚了些。
“《青春》是典型的方氏语言风格,与之相比,更具意象性和情感力量的《长大》反而不像是他的作品了,从情绪的角度来讲,《青春》显然要更酣畅,他刻意降低了文字的门槛,只为骂个痛快,这份凶和狂,在当今文坛是独一份的。”
余桦继续强调:“立意没问题,逻辑也没问题,结尾有点问题,但不大。”
“还不大呢?”石铁生哈哈大笑,“新概念还办个屁啊,盘子都快被他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