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偏北方,大渊皇朝出现的新鲜事物,毋庸置疑,肯定是以京城为中心朝着外面辐射的。
北方拿到了先发优势,至于南方,特别是江南六路,一来朝廷的资源难以第一时间下达,下面的地主士绅,也都有抵抗。
许多事情,在江南没有铺开,就跟这国有粮仓、国有粮店一样。
水泥路,就是关键。
京城有了水泥路,京兆尹甚至第一时间上书朝廷,花了三百多万两,要改造整个直隶地区的官道。
除此之外,京城直通天津卫,还有通州码头的水泥路,修得又宽又好。
京滇官道、京辽官道,都已经开工。
大渊皇朝三十九路,除了江南六路,那一路巡抚没有上书朝廷,想要朝廷调拨一些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让他们好改善官道。
不说覆盖全境,至少,府城这一个级别的,总要有一些吧?
便是刚刚纳入版图不久的安南路、热河路,巡抚上任后,给朝廷的折子,就是请求支援的,建筑材料是关键。
这一对比,江南六路就特殊了,他们跟癞蛤蟆一样,趴着就不动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