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卷 第485章 拙火 (1 / 5)

作者:沙鸥 最后更新:2025/10/2 2:37:37
        针娘消失在苏州的晨雾里时,苏明轩正站在织造署后院的青石板上,手里捏着那卷未完成的“江山图”。柳氏用指尖捻起一根飘落的银线,线端沾着点暗红色的痕迹——是血,不是针娘的,那伤口在她掌心,而这血线的位置,恰好落在“洛阳”标注处的暗纹里。

        “这血是故意蹭上去的。”柳氏将银线对着晨光,血渍在光线下晕开细小的纹路,像极了洛阳城的水系图,“她在给我们留线索。”

        苏明轩展开图纸,果然在“洛水”的支流处发现了异常:针娘用朱砂补了个极小的圆点,圆点周围的银线比别处密集,掐断一根,里面露出半根细如发丝的铜丝,铜丝上刻着“北邙山·第三窟”。

        “北邙山是皇家陵寝所在地,”苏明轩指尖划过图纸,“凤主把火药藏在皇陵附近?她疯了?”

        柳氏突然想起父亲留下的《舆地记》,翻到洛阳篇时,果然有段批注:“北邙山有隋代暗渠,连通洛水与邙山石窟,唐末战乱时被淤泥堵塞,仅余第三窟后段可通。”

        “针娘是在说,火药藏在暗渠里。”柳氏的指尖点在铜丝刻痕处,“这铜丝是特制的,遇水会发出微光,正好能照亮暗渠。”

        两人立刻启程前往洛阳。北邙山的秋意比苏州浓,漫山的松柏间藏着大大小小的石窟,第三窟洞口被茂密的灌木丛掩盖,拨开枝条,能看到块刻着“净土”二字的石碑,碑底有个不起眼的凹槽——与针娘留在图纸上的朱砂圆点大小吻合。

        苏明轩按图纸所示,在凹槽里敲了三下,石碑缓缓向内滑开,露出黑黢黢的洞口。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混杂着淡淡的硫磺气——是火药的味道。柳氏点燃火把,火苗在洞口摇曳,映出条向下延伸的石阶,壁上布满青苔,显然很久没人走过。

        “等等。”柳氏突然拽住他,用火把照向石阶转角,那里有个模糊的脚印,鞋纹与针娘在苏州穿的软底绣鞋完全一致,“她比我们先到了。”

        暗渠里漆黑一片,火把的光晕有限,只能照亮身前几步远。壁上偶尔能看到凿痕,是隋代工匠留下的,有些地方刻着佛像,被岁月磨得模糊,唯有双眼处的凿痕格外清晰,像在黑暗中注视着来人。

        走了约摸一炷香的时间,前方突然传来滴水声,不是天然的水声,而是有节奏的“嗒、嗒”声,像是有人在用硬物敲击石壁。苏明轩示意柳氏熄灭火把,两人摸黑贴着墙壁前行,那声音越来越近,还夹杂着低低的说话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