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嘿~是不是只有两个,其实还难说哦!”上杉裕宪开了一句玩笑,这也是他最得意的事情。
“哦旦那撒吗!”
夫妻俩开了一个小小的荤段子,然后认真地讨论起怎么把上杉宗雪“卖”个好地方,好价钱。
养子这股风完全就是从天朝吹到古日本的,最迟到了十三世纪,日本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收养”的迹象,为了补上长子继承制的漏洞。
最早在镰仓时代,大家没有长子继承制的概念,有几个孩子领地就分成几份,于是随着家族人数的增多,原本追随开幕将军源赖朝的大功臣们很快发现,没过几代人他们分封的原本阡陌纵横的大片领地就被切得支离破碎,有些家族后期甚至出现了城外面的几个町切成了一千多份分别属于十几个不同的分家的情况。
此时日本人才开始意识到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
但确立了长子继承制之后问题又来了——长子之外其他儿子怎么办?
而这股风正好迎合上了收养的需要,日本本来就盛行收养制度,谁也不能保证每次结婚生的都是儿子,如果家中没有儿子,那也必须设法收养一个孩子,将自家姓氏冠于他,让其担任家主之类的位置,维系父族权威。
但是收养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如何加深这个养子和本家的关系呢?
于是“婿养子”制度应运而生,即从其他家族中收养一个无继承权的儿子,然后将女儿嫁给他,双方形成紧密的关系,而家族血脉也会通过女儿流传到下一代身上,可谓一举两得。
是的,即使是文化最保守的日本,绝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女儿生的孩子和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