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她开始往各大高校的布告栏贴招聘启事,内容按照陈浩的意思,突出“开创性事业”、“互联网未来”、“寻找技术先锋”,薪酬也开得很有吸引力。
简历开始像雪片一样飞来。
大多是刚毕业或者还没毕业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一些在本地小电脑公司做过几年的程序员。
晚上,在临时租用的小办公室里,朱因对着堆积如山的简历,进行初步筛选。
她挑出那些看起来思维活跃、有项目经验或者对互联网表现出极大热情的简历。
然后,她把这些筛选出来的简历,一份一份,通过招待所那台老式传真机,发往横店的一个保密传真号码。
横店这边,陈浩往往是在拍戏间隙,或者深夜回到住处后,才能看到这些传真过来的简历。
纸张带着传真特有的模糊和扭曲,但他看得很仔细。
他会拿起笔,在简历空白处或者另外附上纸条,写下他的意见:
“这个叫张明的,项目经验描述太笼统,问问他具体负责了哪个模块,解决了什么技术难题。”
“李芳,简历里提到对‘网络交流’感兴趣,可以重点考察她对在线聊天功能的想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