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记忆合金的几根杆子,要达到要求,目前好像没有哪家可以做到,这对记忆合金的有效形变参数掌握十分精准才行。
没想到,图纸变成现实这么难。
在系统空间只是积分的事情,可是现实中,要遇上这么多困难。
秦教授也动用自己的资源,帮忙打听,刚开始都觉得很简单,一个外固定架而已,但是一看到具体的图纸和原理,都摇头,根本实现不了。
这个外固定架一旦生产出来的,它的优势十分明显,比起截骨矫形,它的矫形是微创渐进的过程,是对脊柱侧弯进行逆转,矫形成功后,完全获得正常脊柱序列、稳定性及活动度,最符合人体自然形态。
不过缺点也显而易见,比起截骨矫形,它的时间较长,背上装个金属架子,需要好几个月,不能仰卧睡觉,平时上学什么也不方便,经皮的椎弓根螺钉,一节露出外面,存在感染的风险。
相对长远的收益,缺点完全可以接受。
治疗四肢畸形的外固定架,同样需要在肢体上保留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诸如针孔感染风险,完全在可以控制的安全界限之内。
可是现在试产,生产出杨平来做动物实验,居然这么困难。
杨平不会灰心,图纸和病例都有了,动物实验的猴子也准备好了,现在就是要生产出来。
黄佳才为了杨平的外固定架,也开始绞尽脑汁,联系厂家进行开模试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