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比较著名容易理解了,也是本篇标题《收束》的由来。”
“简单来说,我们基于第一重结构,知道目前受害者和凶手有三对,寺尾→耀子,耀子→内野,内野→关屋博。”
“但在明天打开圣室(盒子)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是哪一对。”
“只有在明天到来时,我们打开圣室(盒子),三个解答才会收束成为唯一真解。”
“如果引入平行空间的话,就是衍生出了三条时间线。”
“剩下的就是第三重结构,也是整个《收束》故事中最重要的结构,正是因为有了这重结构,才让《收束》的故事变得完美。”
“第三重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如果麦卡托的推理完全正确。”
“即明天打开圣室后,三对被害人和凶手收束,成为唯一真解的时候,第一起案件也就是杀死小针的凶手,也同样可以确认了!”
“换言之,圣室案件和小针被杀案,同样有着量子纠缠的结构。”
“即圣室案收束后,杀死小针的凶手也随之确认!”
“三重结构每一重都互相嵌套,互相观测,互相干涉,如果将他们分离,就无法达成最终无懈可击的完美闭环!”(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