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的传统文化中,有不打三春鸟,不吃四月鱼的说法,也有“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样的警句。
打围这行里,早先也有入春不入山的规矩。
但从困难那些年开始,就不守这规矩了。那时候粮种也不好,苞米棒子就五六公分,食指那么长,可那都得收集起来,拿去给所谓的老大哥还饥荒。
一个月就那点口粮,先可着家里劳动力,再可着孩子,然后是老人,最后才是妇女。
据解孙氏讲,她那时候饿得半夜跑出去撸榆树钱吃。
但她说这话的时候,解臣嘴牙子都快撇到后脑勺去了。
这事确实是有,但不是发生在解孙氏身上,而是他们家邻居。
向阳村不挨山,属于农村。情况比城里好一些,但不如林区。
靠山吃山,山里有山货、有山牲口,要么氓流子到东北咋都往山里钻呢?
而就是当年的那种情况,破了入春不入山的规矩。毕竟人都饿的活不下去了,谁还能顾得了那些呀?
后来随着东北开荒,人们基本上能吃饱了,但大自然出产不像庄稼地,山林一直都是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