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将领是否与当地地头蛇达成默契,那是“传檄而定”和“降而复叛”的差别。
然而,武撼峦作为掌军数十载的边疆宿将,若是直接和地方上的世家打交道,那是容易遭到朝廷猜忌的。
故,要将大军行进中“便宜行事”的权利交付给军中信得过的年轻人。——作为朝廷没有听过名字的武家年轻人,朝廷的提防要低一点。毕竟嘴上没有毛的年轻武夫,在出军到地方后咋咋呼呼的,让儒家和法家方面的警惕要小一些。
武家军到了竹州后,平叛过程是非常顺利的。
武恒羽领着五百精骑长驱直入,杀到了叛乱区中闹腾的最大的地带。其中贼寇分为了好几股,其最大一股占据了麒祥县。打着共合旗号的匪徒们抢掠朝廷税赋船在此处销赃。
武恒羽抵达后,就联络了大军进军前,父帅在这里撒下的内线(武飞拿着帅印安排的),在这内线辅助下,城门当天晚上被两个人打开,五百精骑冲入,随后就冲进了县城内进行砍杀,叛贼们猝不及防,想要抵抗,但是拥堵在道路上自相践踏,待到铁蹄奔踏而来,一瞬间丧失胆气,又往回跑,被武恒羽铁军直接从背上踩了上去,不大的街道巷口中充满惨叫和骨骼断裂咔嚓声。
武恒羽在此次攻城中,是运用了一点兵法的。
他是拿着内线供应的城中地图进行的剿灭,哪些地方能通行十个骑兵,哪些地方只能过人,都是提前谋划过的。话说二十一世纪的抢劫绑匪们都会谋划撤退路线呢。
毕竟是将门弟子,就算家学不精,那也是相较于某个一板一眼做题的卷王。相对于那些贼寇来说,武恒羽是从小耳濡目染兵家之道,而这些自诩豪杰打着旧时共合旗号的贼寇,就没有兵事方面通晓者。
他们起事夺城后,虽然人数聚啸到了上千之众,但被骤然攻击后,乌合之众的模样暴露无遗。更何况这些聚啸之辈大部分是地痞流氓,在打群架时威风八面,接触所谓共合后也只是扯了旗帜增长了狂妄,而并非有血流成河的觉悟。当他们发现入城的不是什么小盗弱寇过来火并,而是衣甲鲜亮高头大马的官兵,原本想要群起而攻的血气骤然消散,猛然逃散。
其实贼寇中不乏有曾是城中军士现在落草为寇的精锐们,这些刀口舔血之辈匆忙穿上甲衣,却已经被这前锋冲散,无法结阵,在自相踩踏中乱了阵脚。随后被武恒羽带来的精锐用刀剑戳死在街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