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斩一万三千七百余级,折损微薄,弟来时大司马正火化阵亡吏士,约四百之数,另有伤兵不足千人。”
这些头颅运过来,肯定不是给孙策看的,震慑孙策部伍是一回事,关键是用来震慑袁术,打击陈县守军的士气。
孙策要做的也简单,要么将这些头颅整齐摆到陈县城外,要么用陆续制造的投石车丢到城内,以更深入的刺激、打击沉重军民的士气。
就陈县这样的坚城,如果可以选择,孙策也不想攻坚。
攻坚要付出代价,不仅仅是更多的伤亡,还有名誉。
此前攻掠江东,杀戮肆无忌惮……这些烂账可以挂在袁术头上,他也是奉令而行,能推脱一些。
再说了,江东那种乡下地方,多杀一些,少杀一些,中原主流舆论也不会当做一回事。
就跟刘焉在益州大肆诛连豪右、赵基杀西州大姓一样,中原主流舆论感受不到,没有切肤之痛,不以为然。
所以强攻陈县,作为许诺士卒、激励士卒的手段,孙策必须承诺士卒破城后自由行动。
一旦这样,那陈县城内的军民男女就完了,而这笔血仇、恶名就不能往袁术头上挂了,只能孙策自己来扛。
如果以攻心手段,迫使袁术突围……那就很很妙了,孙策很喜欢追及溃兵,更喜欢低成本受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