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河东、太原运转的根本逻辑就在于赵基乐于散发粮食,而不是跟其他人那样,深恐明年又是干旱,所以将粮食死死攥在手里。
宁肯发霉,也不给军队吃。
例如袁术,大范围搜捕美女、终日酒宴享乐之际……注意,袁术不是一个人在享乐,避居淮南的士人,多少能蹭点酒肉。
却不给士兵发放粮食,士兵只能采摘桑子、河蚌充饥,要么去奉命劫掠百姓,自给自足;坐拥淮南芍陂这个国家级水利工程,拥有徐淮最大的产粮地,袁术那边日子过的稀里糊涂。
赵基这里一切发展的根本逻辑就是建立在赵基敢发粮食,敢去抢粮食。
明眼人都知道,赵基在赌明年气候恢复正常。
如果还是干旱与蝗灾,那赵基不想完蛋的话,只能裹挟全部力量远征中原或河北,成为另一股百万级别的流寇。
到了那个时候,赵基麾下吏民只能咬牙追随,跟着一路抢过去,还有活命的希望。
若是留在原地,大概率饿死。
河东的军队能果腹,这是关中各军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
段煨那里有粮食,可他只能保证绝大多数人不饿死,要最低程度供应粮食,他要保存足够的粮食用来应对其他天灾或人祸,也就数百名部曲健儿能吃饱,作为武力支柱而存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