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赵基讨伐贼臣高干的战争还没有发动,高干的败亡就已经注定,这其实是赵基、黑山军与袁绍之间的纠纷。
可对朝廷来说,目前应该避免赵基与袁绍全面交战。
最起码也要等两年,让朝廷站稳脚,训练出一支勉强可以自守的王师。
有了这支王师,朝廷才有说话、谋算全局的底气。
否则各路诸侯随意派遣一支偏军上雒,把公卿吊在城门前鞭笞一顿,那朝廷还有什么威望可言?
而对袁绍来说,保不住外甥高干的并州刺史,会动摇袁绍对治下的控制力。
想要让袁绍卸掉高干的并州刺史一职,就必须给袁绍升官,强化袁绍对冀州的控制。
只有这样,袁绍表面不吃亏,才会答应。
否则这就是寸步不让、关系生存的大事,到那个时候,赵基也没退路。
双方决战打完,朝廷估计也就跟着完了。
刘协本就聪慧,立刻就找到了安抚袁绍的办法;而刘协表现出来的聪慧,才是公卿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底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