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必然是老谋深算的赵彦发动的……哪怕追随赵基发动兵谏的吏士,大多数人也认为这一切是朝中大佬赵元明公主导的。
赵彦三十岁以军功入仕,辗转各地,历任三朝,官龄三十五年。
数遍朝中、地方,如赵彦这样资深的宿臣,是一个都没有!
兵谏之前,他是不高不低的议郎,参议朝廷大事,讲学于禁中,他的出身、资历也就那么一回事。
综合影响力还不如钟繇、董昭这些后起之秀,甚至还不如赵贵人叔父、议郎赵蕤。
兵谏成功之后,赵彦身上的资历就开始发挥作用,成为传奇属性。
被赵基抓住的五位公卿,基本上都是出身高门显贵,少年时知名一方,青年时游学各地,不到壮年就能讲学一方,门人数百。
三十几岁成为天下知名的大儒,征拜入朝……直接略过公府征辟,数年间就跻身公卿显位。
公卿岗位就那么些,这些人就轮流担任,杨家更是累世太尉,每一代杨家人恨不得将三公九卿的职务都做一遍。
一个个家族阀阅上写的满满,长长的一大串,很能唬人。
赵彦就简单多了,险之又险躲过党锢,五十岁以前就在各县之间调来调去,偶尔征入朝中担任郎官、廷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