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本意,是以他们来制衡东林党的势力,可这四人却被东林党人暗地里称为“内阁四凶”,急欲除之而后快。
而东林党人在掌握了朝廷权力之后,虽也做了一些有利国家和民众的事情,但更多的则是为其党人牟利。
他们上对大明皇帝的威权阳奉阴违,下与士绅豪族富商们相勾结,通过手中权力制定出偏向商人的国家经济政策,把朝廷赋税全部加在土里刨食农民阶层身上。
更为甚者还通过手中权力抑制大明朝廷对盐税,矿税,酒税的收取,甚至直接免除了江南外贸的出口关税。
财政的缺失使得大明国库枯竭,入不敷出,直接导致了围剿流贼的不利,以及边疆对战建奴上的的失利。
这一切,早已经让崇祯皇帝忍无可忍,曾经的他,对东林党人是怀有敬佩和感激之情的,不过即使对东林党的表现十分失望,但此刻的崇祯皇帝还没有同东林党人彻底决裂的资本。
东林党之所以能够在推翻阉党后,彻底把持朝政至今,主要有三个优势。
其一,崇祯皇帝在朝堂上就吵不过这群书生,他们都是进士的出身,大部分又在最能吵架的御史台历练过,更何况东林党人本身就是通过卖嘴皮子才树立起来的清流名誉。
其二,东林党人在民间士绅圈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因为他们制定的各项国策,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
再加上东林党中又确实有几位是一心为国的大明忠臣,他们故意大肆宣扬这些人不畏强权,忠勤王事的事迹,极大地混淆了民间对东林党的坏印象。
其三就是东林党的势力几乎已经庞大到皇权难以制衡的地步,他们掌控着大明朝廷几乎是所有的要害部门,那些对他们不利的奏章压根进不了内阁,更别说崇祯皇帝的御案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