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军重骑不能持久,他们在冲锋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必然会停下来,否则就有可能发生战马倒毙的情形,这对于勇毅军而言得不偿失。
毕竟,重骑兵胯下的战马那可都是精挑细选,且还是十分精细喂养出来的!
而此刻已然被突破的贼兵防线,在重骑面前形同虚设,就算压上去再多的步骑贼兵,也于事无补,无非是略微拖延一下官军突进的速度,且也是十分有限的。
所以,无论是闯王李自成,还是前线的刘体纯也都看得十分明白,他们也想到一块去了,就是用不值钱的饥民来迟滞和拖延勇毅军重骑的突进速度,以换取后面整队的时间。
如此一来,等到后面步骑重新整队结阵后,勇毅军重骑也没有了继续冲锋的体力,那时便是他们反击的最佳时间。
这种打法在战场上就叫“以逸待劳”。
如果侥幸成功了的话,那就是传说中的——反败为胜啦!
可以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
饥民们已经饿了十来天,本就体力不支,此前一波波的被驱赶着去冲击勇毅军防线,已经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虽然这些饥民还没有参与过冲阵,但却已经看到了前面几波冲阵饥民的惨状,给他们那本就脆弱不堪的心灵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而且,此前闯军为了方便递次冲击勇毅军防线,不给勇毅军士卒休息的机会,早就已经将饥民分为每五千人一队,这时最多也就能逼上去一队饥民,其他几队都离得尚远,来不及调派。
可已经是体力不支、信心不足、恐惧怯战的饥民,本就没有主动进攻杀官兵的意愿,若是逼着他们去冲击固定不动的勇毅军防线,还好说一点,就算磨洋工可总也有到了时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