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胆如张诚,也是将各营兵马附在张广达、陈铮、张国栋、魏知策等几个游击将军名下,他自己所直接统率的不过只有标营数千人马罢了。
当然这一切的表象,都是为了糊弄朝廷里的那班官僚们罢了,实际上此次援辽的宣府军数万人马,都已经完全被张诚掌控得死死的,包括杨国柱当初统率的万余精兵。
关于御将统军之道,张诚也在慢慢学习,逐渐进步,但他却深知两点,其一便是谁掌握了钱粮,便即掌握了军队;其二能给部下将官们以希望,他们便不会离去,而会为了见证希望一直留在这个队伍之中。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团队之内,必须有一个能够贯彻始终的纲领,同时有一个为大家指引方向的头领。
如此,这个团队才能不断壮大,不断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前来投奔。
这也是现今这些官员们,始终十分在意个人声名的关键所在,一旦个人声名败坏了,名声臭了,也就无法再将众人凝聚到自己的身边。
所以,张诚虽然并不是十分在意自己的虚名,然却也在极力维持,不敢做下太过僭越之事。
前日在总督行辕的军议上,他便极少出言,而蓟辽总督洪承畴也不再似以往那般,频频点名张诚要他出言表态。
对此,张诚在初时还很是诧异,可当他看到坐在洪承畴身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后,便瞬间明了一切。
原来是因为王承恩的到来,洪承畴是想借机使吴三桂在王承恩跟前露脸,才如此一番运作。
他先是与自己幕僚,以及巡抚邱民仰等人议定了进军方略,然后再向吴三桂私下密授机宜,最终在军议之际,再由吴三桂口中提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