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他们看来,哪管这满洲鞑子去往何处,只要不是来打自己,便是与己无关,他们甚至连瞅一眼都嫌麻烦。
可当满达海一心奔往笔架山之时,刘肇基竟然引兵追击,初时却是叫满达海大吃一惊,然仆一接战后,却又不以为然。
在击溃刘肇基所部骑兵后,本想一路急奔,趁明军守兵毫无所备之际,一举袭破笔架山。
但他确实低估了刘肇基,未想到他会如此凶猛,更是像一颗粘糕般,黏着自己不放,不断袭扰,搞得他是一日三惊。
无奈之下也只能停下来,认真应对,但刘肇基却不肯与其正面交锋,为此满达海多次暴跳如雷,但也毫无办法。
直到刘肇基麾下步营赶来,他才寻得机会,设下伏兵将步营紧密围住,诱使刘肇基的骑兵来救,终于将其彻底击溃。
但此后,满达海也更加坚信两点,第一就是笔架山上有明军囤粮一事为真,第二则是杏塔之间,再无敢战之明军。
可当追击刘肇基的鞑子兵回报后,一众清军将领也是捉急不已,他们心中忧虑的是,若新赶来的四五千明军骑兵,也如刘肇基所部一般悍勇敢战,那恐怕就难以应对啦。
毕竟,这里可以说是大明的后方腹心之地,如果与明军形成僵持之势,待各处明军汇聚而来,那时又该如何应对?
且己方大军一路奔袭至此,人马早已疲惫,若一鼓作气,乘胜而进,那还无妨,可一旦被明军拖住,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