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章师徒论道 (2 / 3)

作者:玉壶春辉 最后更新:2025/8/3 11:58:42
        肖老爷子说:“阳阳,你对中西的理解比较透彻,知道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其实在我们中医里面还包含着一个学科--古武医学。”什么是古武医学?就是用内气针灸、点穴治病救人,也就是气功疗法。用符咒可以斩妖除魔,也可以治病,这就是法术。用仙术宝物可以延年益寿,如炼丹等等,这就是古武界的古武医学。而在古武界的医生则被尊为“道医”。

        流传在社会上大家知道有“祝由术”、“气功”,我们社会上称呼这些人为“张天师”、“茅山道士”、“气功大师”等。这是古武医学的一些简单的传承,在治疗上效果不是很好。只不过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而已,一直认为是装神弄鬼。

        古武医学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其中,道医对人类的贡献不菲。古代名医孙思邈、张介宾等都认为:不知易不可言知医,而“易”则是道的一个蜕演。道医之道,其义有三:一者,修身也;二者,修心也;三者,修行也。此三者,足以救羸劣以获安,拯黎元于仁寿;此三者,多有回春之妙,速愈之效。

        古武医学尽管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它在历史上未能发扬光大。一方面,传统古武医学不是面向大众以救死扶伤为主的,而是以为古武修炼者保驾护航为主要目的,因而古之修炼古武者,对医疗多有所忽略;另一方面,古武修炼者有诸多限制,而古武界的道医的技术水平和人数稀缺是最主要原因,所以没有能力建立起古武医疗体系。

        多年来,古武医疗中的气功治疗只是作为中医的一部分,“隐藏”于中医医疗体系内。其实,两者是有着巨大差别的。首先,古武医疗气功的着眼点在于人体的机能,认为只要气血流通并保持正常,人就不会生病,因而治疗疾病完全从人体的内在功能着手。

        传统古武虽然也有针对不同疾病施以不同治疗方法者,但不像中医那样注重诊断、注重分清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属性,而是强调发挥人的正气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一思想的写照。中医著述中详细记的气功治病方法,是把气功纳入中医体系,是从属于中医辩证论治的。如《诸病源候论》《杂病源流犀烛》记载的气功方法都属于此。真正的气功著述则与此不同,如《嵩山太无先生系经》中说:

        圣人言,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不离气,气不离人。人藉气而生,气散人死。人死生之理,尽在其中。但调练元气,求死不得。

        如果说这一论点阐述了治病的指导思想与原则,那么《元气论》则对气功治病做了简明而又具体的阐述:

        若论元气流行,无处不到,若一身内外,疾病之处,以意存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以意注之,无不立愈。又有妙诀,虽云呵咽呼吹嘘喘一六之气,不及冷暖二气以愈百病。夫节气从容,稍久含气,侯暖而咽之,谓之暖气,可愈虚冷。若才节气,气满便咽之,谓之冷气,可愈虚热。

        陈阳是第一次知道古武医学,也知道了古武医学的优势,记得在药王山得到的兽皮卷其中两卷是《明堂针灸图绪论》、《祝由术总论》,看起来一直有点匪夷所思和天方夜谭,难道这就是古武医学,如能掌握古武医学,以后对治病救人有很大的助力,说不定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医生---道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