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于欺骗的虺舌。
以及喜爱人类的人神。
神明的传说有许多,而如今最主流的观点就是神明极可能超脱于人类的思维理解,相比于人格神,更接近更原始的自然神,无法揣度其想法的存在,甚至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思想”和“自我意识”这种东西。
曾经人类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万物之灵长、灵魂、思想、抽象的思维,感到十分的自傲,以至于在神秘学研究上,不肯承认神这种超越人类的至高存在,是没有思想的生物。
直到后来尼采指出,思想、意识之类的东西,本身就可能是一种巨大的缺陷,一种在变化中一瞬即逝的自然现象,就像水面的涟漪一样。
于是,学者们对神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如果说人类的思维是水面泛起的一圈涟漪,那么神的“思维”便是一片湖泊的波光粼粼,方向相反的涟漪不断碰撞抵消,自然因素引起的水面波动此起彼伏,全无规律可循。
谁能说一片湖的波光,要劣于一圈涟漪呢?
这个观点的出现,促成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人类开始用纯粹的经验论来“利用”神,而不再试图探究神的全貌。
仪式和知识,只要有用就是好的,别去探究它为什么有用。
如果有用的知识,突然没用了,也不必探究失效的原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