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足够的信任基地,这样的合作很容易就夭折了。
温三当然也考虑过这种情况。
如果合作的双方稍微敷衍一下,就可能把这个合作进度拉得很长。说不定几年时间都弄不出什么成果来。
真这样的话,这种合作就意义不大了。
不过二战时期的飞机制造,远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基本就追求的就是对空,对地,对海作战。
战斗方式也相对简单许多,最主要的就是追求一下制空权。
温三手下的航空研究所里,已经有了成套的飞机图纸,但是在生产能力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温三的想法就是从他们手上把成熟的生产线弄过来,如果能顺带拐来一些相关的科技人才,那就更好了。
只要双方达成合作,他们自主生产飞机的进程就会加快许多。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在D国战败之前完成自我生产能力,但他也会与相关技术人才达成良好的合作意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