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矿区肯定是不能丢的,这是温三着重强调的一点。
这可是一个富矿,对整个温三团体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最近有地质方面的专家进来之后,更是带来了好消息。
如果此矿全面开采的话,钢铁年产量至少是万吨级别的。对于现代工业来讲,年产万吨确实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数得着的大矿了。
要知道国府统制的二十几年里,钢铁年产量甚至上千吨都成困难。这听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笑话一般。
泱泱大国,地大物博,钢铁年产量居然千吨都上不了,这不是搞笑吗?
整个华夏来说,产量肯定远不止千吨,可落到国府手中的铁锭,那真是少得可怜。
好些矿区都把持在列强手里,要么就是在地方武装的手中。这些矿区的产出,基本都以原始资源的方式,送到了各大列强的手中,最后换成武器弹药。
本质上说,国府就是一个买办政府,生产能力极为低下。这也是他们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三不是傻子,他虽然不是历史系的学生,可是三年的高中让他知道了很多近代史的东西。
现在他就在努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对矿区的重视自然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