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并没有去工地,而是来到了自己曾经就读的桃源村小学。
原来桃源村也有一所学样,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五年级的,当时人多,一个班还有二三十来个学生。
后来搞了计划生育之后,出生人口急剧减少,于是很多村一级的学校招不够学生,因此都合并到了乡镇一级读书,村里的小学就此空置。
吴凡一直都觉得,让一个才六岁左右的孩子就去镇里面读寄宿,交给老师照顾。除了老师会特别的辛苦外,对学生的成长其实有也不太好。
家里条件好一点的,就去乡镇租一个房子陪着孩子,孩子放学后就可以在家里人身边。而那些住在学校的,寒冬来了怎么?会不会冻坏。这么小的人,要洗澡怎么办?
要知道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也是一块宝呀,可能还是独生子女,那可是含在嘴里怕融化,放在手心怕摔坏。
自小就生活在无助的生活之中,只怕对小孩的心灵成长不太有利。
所以吴凡一直都有一种想法,就是怀念当年在村小学读书的时光,那时,在家里吃了早饭,自己可以走过去学样,一路上还可以呼朋唤友,不用担心有车,也不用担心有坏人,多么的自由自在呀。
所以说时代虽然在进步,但是吴凡有时候却感觉到,幸福感还不如小的时候。
特别是有的村庄,因为年轻人去外面打工了,小孩子在外面读书,村子里的老人都被接到外面去了,村庄里杂草人生,分外凄凉,就让吴凡更加感觉到城镇化,其实真是有利有弊。
城镇化,为什么要让农村人去城市呢,我就要把桃源村建设成像城市,让城市里的人来我们农村!吴凡暗下了决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