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的队伍和本地的村民队伍混杂在一起,同样的灰头土脸,同样的汗水淋漓,但从他们的眼神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是白鹿原的村民,哪些是灾民。
灾民们目光紧盯着前方分发食物的凉棚,那是支撑他们机械重复的动力,而村民们眼里盯着的是修好的水渠,那是他们往后的饭碗,孩子上学的花销……
在河道的几个关键节点,穿着略显整齐的粗布短褂、头戴草帽或裹着毛巾的青壮年显得格外忙碌。他们是关中大学地质系的学生,以秦浩的影响力,一个电报这些有志青年纷纷踊跃报名,甚至连工钱都不要,还自带工具。
一个个手持简易的测绳、木桩和水平尺,在尘土中大声吆喝着指挥。
“这边!往下挖深三尺!”
“拉直!不准歪!”
“填土夯实!使劲砸!”
他们的声音嘶哑,眼神却透着光。
更加让郝县长感到惊奇的是,工地周围荷枪实弹的保安团团勇,身着统一的灰色制服,神情肃穆,警惕地巡逻着。他们的目光鹰隼般扫视着工地。
整个喧嚣热烈的工地,在以一种高效的速度运转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