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缅北方面军发现华夏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饭田祥二郎命33师团大部防守密支那,以31师团主力向前线增援,与驻印军交战于胡康河谷地区。
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廖铭禹也时刻关注着这个方向的战况走向,按历史来看驻印军基本是一路高歌猛进,几个月的功夫就将缅北的小鬼子打得丢盔弃甲,与孙将军交战的18师团更是被揍得溃不成军。
但这一次18师团阴差阳错的被调到滇西最终栽在了廖铭禹手里,而本应该防御缅甸中北部和暹罗的31、33师团却挑起了大梁,直接与驻印军掐在了一起。
两个师团加上15军直属部队,整个缅北的防御兵力到达了六万之巨。
所以这也是史迪威通过史密斯请求廖铭禹出兵的原因之一,毕竟进入缅甸的除了驻印军也就只有荣誉第三师这支部队了。
要是三师向密支那发起进攻,那么就能与驻印军形成南北钳型攻势,对于接下来的战局将会有决定性的帮助。
不过廖铭禹对此到不着急,虽然说日军在兵力上具有近两倍的优势,但光论战斗力的话,这两个师团与18师团可就差远了。
再说史密斯答应的那批物资还没到位,现在可不是急于出手的时候。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驻印军方面因误判日军真实兵力,以为胡康河谷地区的日军还如新平洋那里的小股部队一样,致使112团过于深入敌方纵深。
日军随即集中了31师团两大主力联队于中路于邦,趁其不备反将孤军深入的他们包围在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