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母说这还是她来到美国后采购一番的成果,不然胡卫东住的哪叫公寓,简直是监牢。
胡卫东虽然来美国一段时间,但他性子还是那个年代传统的中国人,非常简朴,够吃够用就行。
那时候在中国“消费”这个概念和市场经济一道刚刚兴起,消费主义处在萌芽阶段,勤俭节约、物尽其用还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而美国在1996年GDP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万亿美元,是同时期中国的十倍,同时美国人口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如此少的人口,如此高的GDP,海量的生产和消费是重要支撑。
当时的美国,哪怕是穷人,家里的冰箱、储物柜都时常满满当当。
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大到房屋、汽车,小到剃须刀、牙刷,都是品类繁多,常换常新。
像甘有为这样的传统中国人,一根毛巾能用上好几年,用到有破洞都不肯扔。
而美国这边要么几个月一换,要么干脆用一次性纸巾,东西坏了不会补不会修,扔了换新的。
当时来美国的很多中国人都感到震惊,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冲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