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章 To Be Or Not To Be (3 / 28)

作者:不爱吃草的羊 最后更新:2025/8/8 22:52:38
        最多暗暗用肘子肘对手两下,而且肘的也不好,技巧粗糙。

        NBA的篮球水平是一代高过一代,但打架水平是实打实的在下滑。

        80年代大部分打架都是软绵绵装样子,已经被后来的球迷称为铁血强悍。

        实际上和60、70年代完全无法相比,只是早些时候录像资源太少,球迷看不到。

        甘国阳属于NBA斗殴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再往后已经没有球员,尤其是球星会在场上真的大打出手了。

        到90年代,对抗变得很激烈,但球场暴力事件越来越少,曾经每个比赛日都有暴力冲突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主要原因还是大家的身份变了,哪怕是角色球员,现在都是一年几十万美元,在90年代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一群富翁在场上打球,打架有失身份,还容易影响收入,把工作打没了怎么办?

        1996年,中国人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是6000多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大概700多美元,不吃不喝干上几百年,收入才能抵得上NBA角色球员一年的收入。

        即便是收入更高的美国社会,NBA球员也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劳工”阶层,在一次又一次的劳资谈判中,他们已经成为了和资本家平分利润的富裕阶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