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封禅”一说是从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始皇帝第二次东巡的那一年才出现的。
即便《史记·封禅书》、《论衡》和《韩诗外传》等史料文献记载了“七十二王封泰山”这一说法,但那都是秦朝灭亡之后的古籍。
所以当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漏洞开始越来越大。
虽然大宋的文人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的,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呀!
换位思考之下,很多事情自然就显而易见了。
于是当道君皇帝继位之后,大宋民间大儒已然普遍认为“泰山封禅”非始于上古圣王无怀氏,而是始于秦始皇。
不少大儒在书院授课时,更是直接驳斥所谓“七十二家”封禅之说,是“恶儒之见”,“不在诗书,乃小人阿谀捏造”。
不得不说,大宋养士百余年却是将文人的胆子越养越大了。
某些人连儒家自己的先贤长辈都不放在眼里了,该骂照样骂!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效果上来说,“泰山封禅”堪称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营销了。
齐鲁儒生靠着这一编造的谎言,加上始皇帝的站台,自此将儒家的根子彻底深入皇权最核心的部位,使得相貌平平的泰山自此成为五岳之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