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君怎么说,也算是罗南第一次公开讲座的“观众”,立刻就激起了深埋的记忆:
这和当时罗南的教具颇有几分相似。
刚刚拼接起来的零件就放置在这个人像的胸腹部位,后面的基本上就不用细讲了——作为超凡种,山君最起码的见识判断还是有的。
“燃烧者的格式之火激发架构。记得你当时是说……”
“巴别塔。”
“是的,巴别塔,还有‘不周山’。话说,这比当时演示的可要简洁多了。”
罗南“嗯”了声:“有些是优化掉的,有些则可以从其他地方找补,毕竟追求的是整体架构。”
“这就是前面两个……烧饼。”山君说这个词儿的时候,还有点儿打磕绊,面皮又抽搐一记。
罗南纠正他:“是第一个,属于个人基础;另一个是格式化空间,是多人协作的基础。”
说话间,罗南拼接速度加快,就用周边那些“零件”,重新完成了“构知之眼”的主体架构,回到了外表上非常简洁的形态。
然后他又滑动手指,将之前的那个找回来,两个高度相似的结构拼接在一起,相似又略有不同。依稀便如当下格式化空间中那个仿佛百目交叠的复杂图形意象,当然要简洁明了太多,需要有相当的抽象能力,才能将二者对应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