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都行?
真的可以的吗?
高志成几个人全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点道理。赵大海用重铅的理由非常简单,更重的铅,可以带来更大的抄底的动静。
这里的石斑密度不错,但是这里的石斑口非常滑,非常小心谨慎,不容易咬钩。敲底的动静更大,更能够刺激这些石斑开口。
更重的铅一定会更容易挂底的吗?
正常的情况下肯定是这样,但是如果海底的结构的缝隙比较小,甚至包括海底的这些礁石比较碎,很容易砸烂之类的,个头更大的铅反而占便宜。
再说了,就算说容易挂底又怎么样的呢?这里本身就非常容易挂,大的重的铜铅容易挂底,小的轻的铅一样容易挂底,没什么差别。
这样的话为什么不用更大更重的铅,这样动静更大,更加能够引起海底的石斑的注意。
非得要说的话,重的大的铅的价格更高。轻的铅小的铅价格比较低,一样的挂底,用重铅成本更高。可是这一点成本的区别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吴为民、许元江和林祖华,特别是高志成本来用的是轻的铅,听到赵大海这么一说,琢磨清楚这里面的道理,马上全部都换成了更重的铅。
夜越来越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