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可以在大型电影院里面放映的35mm拷贝胶片,也就是城市电影院放映拷贝;
一种是中型电影院里面放映的16mm拷贝,多为地方县城里的小电影院,或者某单位自己的大礼堂内部放映拷贝。
程学民他们燕大礼堂里放映的片子,就是这种16mm拷贝。
最后一种就是那种放映员下乡放映的8.75mm拷贝,也可以叫流动性电影拷贝。
相比于第一种35mm拷贝,后面两种就不怎么值钱,所以也基本不算在某部电影放映的成绩单上。
这个年代判断一部电影受不受欢迎,拍摄的成不成功,最主要标准就是城市型35mm拷贝数量卖了多少。
直白一点!
比如刚刚提到的《少林寺》,当年在内地上映造成了怎么大怎么大的哄动,创下了多少多少纪录,其实就是《少林寺》在内地售卖的35mm拷贝,破天荒的卖了四百五十多个。
比在它之前两年上映的《庐山恋》二百八十个35mm拷贝纪录保持者,整整多了将近一倍。
要是再加上后面两种流动性拷贝胶片,就真的没法计算《少林寺》当年,到底创下了怎样的放映纪录。
反正光35mm城市拷贝,据不保守估计,都拿下了一亿多的票房纪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