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槐村,与上槐村隔着一棵据说有五六百年树龄的老槐树,以老槐树为界。
上槐村什么都在上游,下槐村,也什么都在下游。
上槐村,在水源的上游。
下槐村,在水源的下游。
上槐村,离本镇的镇政府驻地,能赶集的地方要近,而且离城里也近,早在几十年前,就有毛马路能直通村子。
现在就更好了,直接用上了柏油马路。
而下槐村,什么都落后于上槐村,距离镇里,距离城里,比上槐村要多出来十几公里,且因为山路曲折,并没有太宽的路能直通村子里面,就一条勉强能走人力三轮车的曲折淤泥小道,遇上下雨天,根本就走不了车,只能推着前行。
上槐村和下槐村,虽然共用一个槐字,也世代通婚,但都是下槐村的姑娘嫁到上槐村,上槐村的姑娘很少有人会嫁去下槐村,一般都是想尽千方百计往城里嫁,或者往镇上嫁,再次才会选择嫁在本村。
姑娘们和姑娘们的父母,都选择了用脚投票。
而这也正应了那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像陆有礼这样的,不仅娶了下槐村的姑娘,还从上槐村搬到了下槐村来住的,那就更是属于凤毛麟角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