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湖彻底地放弃了对计算单元的结构设计,专心地分析数据包。
此前是它疏忽了,用它的话说是“把入侵设定得太简单,有点形式化了”。
现在它一旦认真起来,马上就汇总出了不少消息。
首先这种数据包,是肢解数据链用的,主打就是一个“消融功能”。
这个过程简单来说,有点像人体内的白细胞,先吞噬掉目标,然后自我消散。
这个基于仿生学的理论其实并不罕见,但是在数字应用方面,实操起来难度很大。
其次,数据包的吞噬带有相当的智能性,主要针对的是被封锁的后门。
除了后门,它还吞噬关于数字壁垒方面的数据链,针对性很强。
小湖对于这种数据包的评价很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辨识和触发机制很高明。”
也亏得是曲涧磊,听得懂这些话,“说明对方身后有个不弱于你的人工智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